- 警惕手機里的“李鬼”,!騙子把正常APP變成詐騙APP
- 來源:央視新聞
各類APP,,也就是手機應用軟件,正逐漸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“必需品”,。下載一些官方APP我們通常也很放心,。但是現(xiàn)在也要小心,,APP也有假。不法分子為牟取不當利益,,仿冒一些正版APP,,推出“李鬼”式APP,誘騙用戶下載安裝使用,。這些仿冒APP和正版APP相似度極高,,圖標、文字幾乎完全一樣,,很有迷惑性,,不少人都中了招。而一旦下載這樣的仿冒APP,,就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,、財產損失等后果。
家住湖北孝感孝昌縣的嚴女士,偶然在網上看到一個收藏品拍賣網站,。恰好自家有藏品想要賣掉,,抱著試一試的心態(tài),嚴女士在網站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,。幾分鐘后,,一個自稱是拍賣公司客服的人員聯(lián)系了她,并指導她通過網頁鏈接下載了一個名為“鑒物”的APP,,聲稱這是香港某著名拍賣公司的官方APP,。
隨后,,客服人員又讓嚴女士在這個“鑒物”APP上注冊了一個賬戶,并讓她存進10元錢,,然后再提現(xiàn),。嚴女士操作很順利,于是更加相信客服的話,,便發(fā)送了藏品的照片,。幾天后,這名客服人員告訴嚴女士,,她的藏品以280萬元的價格拍賣成功了,,而且買方已經支付了100萬元的定金,。
當事人 嚴女士:我看到定金已經打到我的鑒物APP賬戶里面了,客服說是不能提現(xiàn)的,,要交2萬塊錢的保證金,,就是說我現(xiàn)在打了2萬塊錢,一家就成了富人,,102萬就可以從里面提取出來了,。
看到來電號碼顯示香港,嚴女士輕信了對方的話,,將兩萬元錢打入了APP的賬戶中,。但是當她打算將這100萬元提現(xiàn)時,卻發(fā)現(xiàn)根本無法操作,。
當事人 嚴女士:他就吼我,,說你犯規(guī)了,,你這2萬是放在里面的,一直到東西給了買主,,這2萬才能提,,又要我補2萬。
在對方的不斷誘騙下,,嚴女士先后向APP賬戶中打入了47000元,。錢雖然打過去了,但嚴女士越想越不對勁,,她突然意識到,,自己可能被騙了,于是趕緊到公安機關報案,。經警方查證,,嚴女士下載的APP為一款仿冒的藏品鑒定類APP。
湖北孝感市孝昌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一級警員 易水寒:網站上面推送詐騙團伙自己編寫過的、沒有備案過的叫‘鑒物’的APP,,由詐騙團伙成員充當軟件客服,提供買賣虛擬資質,。
原來,,嚴女士下載的“鑒物”APP是仿冒的香港某著名拍賣公司的APP,屬于犯罪分子的定向詐騙,,而這個APP的下載也只能從網站鏈接下載,,在正規(guī)的手機應用市場里根本搜索不到,。
嚴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,。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近年來仿冒APP引發(fā)的詐騙案件較為多發(fā),,涉及虛假投資,、理財、網貸,、刷單,、博彩、交友等多種類型,。2022年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,虛假APP詐騙占電信網絡詐騙發(fā)案的60%。其中,,很多涉案的仿冒APP都是通過各類網頁鏈接下載,。
記者梳理發(fā)現(xiàn),多數(shù)仿冒APP是通過網頁鏈接或社交軟件傳播下載的,,但也有一些仿冒的APP是堂而皇之地通過手機官方應用商城傳播開來的,,迷惑性更大。
安徽蕪湖市公安局經開區(qū)分局偵查打擊部民警 張二蒙:我們基于對應用商城的信賴,認為下載這些APP都堅信是正規(guī)的,,不會被騙,,結果有群眾在應用商城里面下載APP被騙了。
安徽蕪湖的盛先生做生意經常需要周轉資金,由于害怕被騙,,他選擇貸款軟件一直很小心,。這次,盛先生在某品牌手機官方應用商店里下載了一款名為“立即借款花”的貸款軟件,。然而,,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不但沒有拿到貸款,反而被騙了6000元,。
當事人 盛先生:當時,,把卡號輸入進去之后,額度是一萬多塊錢,,卡號都填寫好了,,他說等一下就批復下來直接打到卡上面,,后面回復說卡給凍住了,我說怎么可能會凍住呢,?他說卡號輸錯了,,我說怎么弄才把錢拿出來呢?他說你必須解凍,。
要想解凍,,對方說要先交6000元,盛先生在確認這個APP的下載來源于手機的官方平臺后,,就按對方的要求打入了6000元解凍,。
安徽蕪湖市公安局經開區(qū)分局偵查打擊部民警 張二蒙:一步步操作,接著對方就繼續(xù)讓他轉錢,,隨后被害人意識到自己被騙了,。在貸款產品里面貸款的時候,他先是在應用商城進行搜索,,搜索到了一款貸款產品,,點進去之后卻下載了另外一款貸款產品。
可是,明明是從手機官方應用商城搜索的正規(guī)軟件,,為何下載到手機上卻變成了詐騙軟件呢,?原來,應對審核時,,犯罪團伙提供給審核員的是一個正常APP,。通過審核后,當使用者下載時,,就會跳轉成詐騙的APP ,。
安徽省蕪湖市公安局經開區(qū)分局偵查打擊部警務技術二級主管 高陽:提供審核的都是正規(guī)的貸款產品,點擊以后一步一步看起來都很正規(guī),,這樣審核員就會通過,,覺得這個APP是正常的,可以在官方應用商城上架,。但是普通用戶登錄以后,,就會下載新的APP,新的APP都是詐騙APP,。
不僅如此,,專家介紹,隨著技術對抗的升級,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段和花樣也在不斷翻新,。
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反詐工作專班技術專家 李坤:這算是比較新的一種手段,,在它上架之后,可以通過一些動態(tài)加載修復補丁或者直接把內置網頁的后臺進行更新,、進行更換,,最終把一個看似正規(guī)的APP直接換成了一個詐騙的APP,我們一般叫它APP的“熱更新”,,也就是所謂的“馬甲”APP,。
記者了解到,除了一些生活類,、金融類APP被仿冒,,政務類APP也成為不法分子仿冒的對象。當前,,正值個稅申報的高峰期,。浙江臺州的很多個體工商戶,從去年10月份起就紛紛接到自稱“稅務人員”的電話,,要求他們用手機下載一個名為“稅務年報”的APP進行稅務年報審核,,并收取300元左右的審核費用。經警方查證,,這款APP同樣為仿冒APP,。
通過偵查,警方破獲該起仿冒APP詐騙案,,抓獲犯罪嫌疑人61人,,涉案金額累計上百萬元。這種仿冒的政務APP,,不僅以“政務”之名欺騙了更多人上當受騙,,也損害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,危害更大,。
專家以監(jiān)測發(fā)現(xiàn)的仿冒個稅申報APP為例,,向記者展示了這類違法軟件背后的貓膩,。專家指出,這些假冒APP大多只是模仿復刻了正版APP的外殼,,里面的許多內容界面僅僅是用正版軟件的截圖拼湊而成的,。目的,首先是套取操作者的個人信息。拿到了用戶填入的身份證號等關鍵信息,,仿冒APP背后的操控者就可以根據(jù)這些個人信息,,實施更加精準的詐騙活動,甚至可以直接拿到受害人的賬號和密碼,。那么,,這些被套取的個人信息流到了哪里呢?
技術人員利用模擬器進一步追蹤了一真一假兩款APP的后臺服務器IP地址,。對比發(fā)現(xiàn),,正規(guī)的APP服務器部署在北京,而仿冒APP收集的信息則流向了境外,。詐騙人員把服務器部署在境外,,為的是逃避相關部門的監(jiān)管和打擊。
中國計算機學會安全專業(yè)委員會數(shù)字經濟與安全工作組成員 方宇:這些涉詐APP經常更換名稱、圖標,,并且進入之后多次跳轉服務后臺,,使得及時監(jiān)測和發(fā)現(xiàn)的難度更高。隨著技術手段不斷迭代,,詐騙分子利用工具批量生成涉詐APP,,已形成運作熟練的黑色產業(yè)鏈。
針對移動應用程序的問題和亂象,相關部門一直在加大提升監(jiān)管力度,。網信部門在為期兩個月的“清朗·生活服務類平臺信息內容整治”專項行動中,,累計清理違法不良信息790萬余條,處置賬號170萬余個,,關閉網站562家,,下架應用程序201個;工信部反詐工作專班會同有關部門開展APP反詐電子標識試點工作,,從2023年9月至今,,累計監(jiān)測發(fā)現(xiàn)了大約1.7萬款仿冒APP;目前,,工信部反詐電子標識的試點工作正從金融類APP的防控擴展到政務APP,,進一步強化涉詐APP的研判覆蓋面。
為了進一步加強監(jiān)管,,工信部在2023年8月發(fā)出了《關于開展移動互聯(lián)網應用程序備案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在中國境內從事互聯(lián)網信息服務的APP主辦者,,應當依照相關規(guī)定履行備案手續(xù),,未履行備案手續(xù)的不得從事APP互聯(lián)網信息服務。而在今年的4月至6月,,電信主管部門組織對APP的備案情況開展監(jiān)督檢查,,對仍未履行備案手續(xù)的APP將依法進行處置。
中國計算機學會安全專業(yè)委員會數(shù)字經濟與安全工作組成員 方宇:下一步,,針對涉詐APP的發(fā)現(xiàn),需要繼續(xù)研發(fā)更智能,、高效的安全檢測工具,,建立涉詐APP的黑名單數(shù)據(jù)庫。另外,,結合一些新型,、智能化的技術手段,運營商通過對網絡流量分析,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詐騙流量,,并通過公安、網信,、金融,、市場監(jiān)管等部門進一步加強聯(lián)動、信息及時共享,、及時進行阻斷,,多措并舉,共同努力,,形成合力,,打擊涉詐APP。
仿冒APP進行詐騙,,隱蔽性強,,影響面廣,它的背后存在一條從開發(fā),、上架到運營的灰色產業(yè)鏈,,必須要強化部門聯(lián)動,依靠政策和法律手段,,加強源頭治理,,夯實平臺責任,斬斷利益鏈條,,打造更加安全,、干凈,、風清氣正的網絡環(huán)境。同時,,作為消費者,,我們下載APP也要謹慎,不要點擊沒有明確安全來源的鏈接,,也不要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,。一旦發(fā)現(xiàn)下載的APP有異常,或者相關頁面或者手機提示存在詐騙風險,,就要千萬慎重,,可以撥打反詐電話進行咨詢。